首页 > 农药兽药>详情

甲基托布津是农药吗﹖对人体有害吗﹖?

来源: admin 发布于:2022-08-05 15:03:41

甲基托布津是农药吗﹖对人体有害吗﹖? 别名甲基硫菌灵。纯品为白色结晶,原粉为 黄色结晶,对酸碱稳定。属低毒。作用特点:甲基托布津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菌剂,能防治多种 作物病害,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它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 灵,影响菌的细胞分裂。

瓦剌、卫拉特、厄鲁特及准噶尔是什么关系?

瓦剌、卫拉特、厄鲁特、准噶尔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可太紧密了,可谓是一脉相承。

瓦剌、卫拉特、厄鲁特三者内涵相同,皆指向同一对象——西部蒙古或漠西蒙古;而准噶尔则是西部蒙古四大部中的一部。十七世纪中叶,准噶尔部逐渐强盛起来,成为厄鲁特蒙古四部之首——盟主;噶尔丹汗统治时期(1671——1697),兼并厄鲁特蒙古各部及附近蒙古部落,称雄漠西,准噶尔则成了西部蒙古的代名词。下面简介一下它们的兴衰及其关系:

斡亦剌——元代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斡亦剌为蒙古之一部,居住于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以北地区。1207年投降蒙古,首领受封为全体斡亦剌四千户长,领地扩大至谦河上游(小叶尼塞河)等地。元末,斡亦剌已扩充至四万户。

瓦剌——明代将蒙元时称作斡亦剌的西部蒙古诸部改称为瓦剌。瓦剌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瓦剌贵族脱欢于1418年袭父爵,成为瓦剌首领之一。脱欢先后兼并了太平、把秃孛罗两部,统一了瓦剌内部;1434年又袭杀东蒙古太师阿鲁台,统一了东、西蒙古,立元裔脱脱不花为傀儡可汗,自称太师。此时,瓦剌统治了全蒙古,势力走向强盛。1439年,脱欢辞世,子也先嗣位为太师,东征西讨,瓦剌势力达到鼎盛。也先逝后,瓦剌势力渐衰,主力移向漠西,主要活动地区以坤奎河、札布汗河为中心,东到杭爱山,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越唐努山;后为东蒙古所逼,向天山北路发展。

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又称额鲁特蒙古或卫拉特蒙古,是清代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国外学者泛称为“卡尔梅克”。其先系蒙元之斡亦剌,明代之瓦剌。初分布于锡尔锡德河与叶尼塞河上游;经长期融合与吸收周围突厥语及东蒙古诸部成分,至明末清初形成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以及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清代厄鲁特蒙古主要分布于东起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其具体分布地区为:准噶尔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伊犁河流域与楚河、塔拉斯河流域;杜尔伯特部,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两岸;土尔扈特部,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一带;和硕特部,游牧于额敏河两岸至乌鲁木齐地区,后又迁至青海、西藏一带。四部各自为政,不相统属,只有一个松散的联盟“丘尔干”作为协调各部关系的机构,丘尔干有盟长,原由四部之首实力雄厚的和硕特部首领担任;至17世纪20——30年代,准噶尔部强盛起来,取代了和硕特部盟长地位,成为四大部之首。

准噶尔部——清代厄鲁特蒙古四大部之一,因首领姓绰罗斯,故又名绰罗斯部。该部初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河塔尔巴哈台以东霍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河流域为政治中心。到了巴图尔珲台吉与噶尔丹统治时期,准噶尔部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统辖厄鲁特蒙古各部及其他一些蒙古、突厥部落。噶尔丹汗受沙俄唆使,于1688年东侵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北部落瓦解,南下内迁,归附清廷并求救。噶尔丹得寸进尺,南进至距离北京城仅七百里的乌兰布通(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南北分治的狂妄要求。1690年八月,清军在乌兰布通大破噶尔丹,准噶尔军队大败而走。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清军于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宗莫德)大破噶尔丹。噶尔丹兵败势衰,部众离散;转年,迫于清军的紧逼,噶尔丹自杀。其侄策旺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首领,同清朝关系还不错。1727年,策旺阿拉布坦去世,子噶尔丹策零继位,与清廷关系紧张,发生过战事。1745年噶尔丹策零病故,准噶尔开始了内乱。1754年,乾隆帝出兵西征。翌年清军兵分两路进入伊犁,统一了西北,在其聚居地实行盟旗制度。准噶尔部,亦即厄鲁特蒙古纳入大清的统治。

蒙古分为漠南蒙古(内蒙古)、漠北蒙古(外蒙古)和漠西蒙古(西部蒙古)三大部。西部蒙古自蒙元的斡亦剌,到明代的瓦剌,再到清初的厄鲁特蒙古(卫拉特蒙古)以及康雍乾时期的准噶尔,一脉传承了五百余年,生命力真的挺强。相对而言,西部蒙古归附清政府时间最晚,也是清廷耗时最长(前后70年)、费力最大、数次出兵才最后征服;而清朝的版图也最终确立下来了。

答案:瓦剌就是卫拉特,只不过瓦剌是明朝对于蒙古西部人的称呼,卫拉特是清朝对蒙古西部人的称呼。而卫拉特又从属于厄鲁特,额鲁特一共有五个支流,其中有四个卫拉特,还有一个就是准噶尔。

针对于这一段历史比较复杂,我们必须将这几大称呼先详细讲述下!

瓦剌的起源

瓦剌的发源地在八河地区,这个八河地区是古地名,为了找到这个古地名究竟在哪,我们做了详细的论述,中间过程颇为繁琐,单纯的说一下最终结论: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

当元帝国一统天下时,瓦剌寻到了生机,开始跟随大部队南下,并且一直南下到了阿尔泰山麓。根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在色楞格河的下游也见到了部分瓦剌势力。我们在地图上按照这个范围大致画一个圈,差不多就是瓦剌的活动范围。

瓦剌主要活跃于西域地区,而且活跃时间段在明朝。明朝最开始阶段,为了抵御北方蒙元,对他们采取了系列政策,顺便拉拢了瓦剌。比如:明朝统治者直接给瓦剌文书,给予他们所统辖的封地。(其实不用明朝给与,毕竟是人家打下来的,但好坏是个文书)

只不过,瓦剌出了一个小人物,无形中将瓦剌带上了巅峰,他就是:也先。

没错,也先正式出现,并且给大明王朝致命一击。如果在关键时刻没有于谦在一旁辅助,恐怕大明王朝早就改名换姓了。

再后来因为也先丧失了对瓦剌的控制,最终瓦剌四分五裂,其余的残部也逃到了西域地区。但是当我们仔细查看瓦剌的前世今生的话,不难发现,逃到西域地区的仅仅是部分瓦剌的百姓,还有一部分并没有逃到西域地区。

卫拉特,瓦剌的自称

相比较而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瓦剌并不会称呼自己为瓦剌,而是称呼自己为卫拉特。针对这一点,各个历史书籍当中,几乎都有过着不同的争论,但是也没有办法作出详细的阐述。

但是我们能够发现,无论是瓦拉还是维拉特,都有着对应时代的称呼,比如明朝的时候称呼为瓦剌,而清朝的时候所称呼为卫拉特。

瓦剌与蒙古人的关系

既然谈到漠北就无法避免蒙古的关系,毕竟瓦拉可以说是从属于盟国,那么瓦剌就是蒙古人吗?

如果说是的话,非常抱歉,又错了。

真实的情况是瓦剌尽管隶属于蒙古,但是与蒙古的关系不大,准确的来说瓦拉和蒙古的关系是并列的。直到后期瓦剌的势力越来越小,蒙古才愿意把瓦剌拉拢过来。

在公元1640年的时候,喀尔喀和卫拉特的相关部门领导曾经制定过一个条款,而这个条款当中双方都否定了瓦剌人就是蒙古人。

也就是说在这个节点开始,瓦剌与蒙古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只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瓦剌慢慢的从属于蒙古,而且仅仅是广义的蒙古。

厄鲁特蒙古的起源

而厄鲁特蒙古出现是中国清代的时候对于蒙古西部人的统称。

这个时候的厄鲁特,其实可以说得上是西部的瓦剌,也就是清朝时期的卫拉特。

简单来讲,这样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明代的时候统称为瓦剌,然后到了清朝对于他的称呼都变成了厄鲁特。厄鲁特又有着另外两个名字,分别是土尔扈特部和四卫拉特。

额鲁特一共分成了五个部分,五个部分分别包括土尔扈特部以及剩下的四大部落,而这四大部落也就是四个卫拉特。

而这四大部落当中分别为杜尔伯特部落、和硕特部落、准噶尔部落、和辉特部落。

在这里面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里面有一个部落是我们上文当中需要讲到的,就是准噶尔部落。

准噶尔部落的起源

从公元1676年一直到公元1670年,准噶尔部落一直处在一个慢慢的聚拢状态,只不过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并没有引起清朝的注意。

再后来从公元1670年一直到1755年,准噶尔部落从辉煌慢慢变得分崩离析,而这个时候清朝的乾隆皇帝则趁着准噶尔部落不注意,瞬间攻占了伊犁。

从公元1755年到公元1760年,整整6年的时间里面,清朝对准噶尔发动了无数次战役,在此之后准噶尔部落彻底灭亡。

小总结:

漠北地区以及西域地区,因为整体的流动性比较大,再加上各种风俗、各种文化与咱们的传统有着诸多差距,所以在认知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也不难发现漠北地区以及西域和蒙古西部也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发生,比如他们政权的更替,比如他们部落的某些风俗习惯。

相关资讯